横岐调是涿州地方戏曲中的独特剧种,它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,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。 据南横岐村的老艺人们相传,明朝万历年间有大清河刘姓兄弟俩逃荒到南横岐村一带,二人以给各家打短工和教唱小曲儿为生,他们所唱的曲调在当地颇受喜爱,在乡首的组织下,使之发展成了一个唱坐腔的班子,每逢年节、农闲或村中遇有红白喜事,都会邀请戏班演唱。
随着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理念的强化,横岐调得到了涿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支持,并被评定为涿州市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然而,随着传承老艺人的去世以及传统文化在新的社会形态下的异化,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,生存环境十分严峻,面临着继承难、缺乏经费支持、演员老龄化严重等问题。
我校匠心守艺调研队在团委书记李登登的带领下,通过查阅文献资料、对横岐村老艺人访谈和走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负责人,对横岐调的生存环境进行调研,了解了横岐调的发展历程,挖掘横岐调的价值与功能,发现传承和发展中的困难,分析讨论了破解方法,同时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小剧种的关注,更多的有兴趣的人来学习这门技艺。